關於曼大(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語言班(Pre-sessional courses),因為在過來之前我心裡充滿了疑惑,隨著上禮拜課程的結束,我的疑惑也終於獲得解答,所以在此分享2019年的上課情形,希望能多少幫助到猶豫著要不要上語言班的同學們。
申請過程
因為私人原因,我一開始就鎖定了曼城(Manchester),若粗淺的只以學校排名挑選的話,曼大無疑是曼城最好的選擇。我在2018年3月決定去考6月的IELTS,因為不想花錢補習,所以自己在家讀,抱著如果成績好就去申請學校,不好就算了的心態,所幸成績還行(聽8.5說7讀6寫6.5總7),只是寫作分數比我想申請的系低了0.5分,所以代辦建議我先申請了再說,沒想到也真的很幸運的,申請的MSc Management和MSc Marketing都拿到了conditional offer,如果想轉成unconditional offer,一個選擇是把IELTS考到過,一個就是報名語言班(曼大有3週、6週、10週三種,校方會依你的程度決定)。
由於我個人很討厭為了考試而學英文的學習方式,也為了能提前到英國適應全英文的學習環境,所以最後選擇了花錢消災,直接報名語言班。提醒一下想要拚IELTS拚到通過的同學們,別忘了語言班人數滿就不會再收人了,如果拚到最後一刻還沒拚過、語言班也報不了名,conditional offer就飛了呀!! 因為有在群組看到有人遇到這樣的慘事,所以特別想提醒一下大家。
關於代辦
我的代辦是UKEAS(台北重慶)的Catherine,很親切的一位代辦~推! 雖然這些申請過程自己也可以完成,甚至是可以把整個過程當作是一種學習,但代辦免費,這麼好的資源不用不會太可惜嗎? 特別我個人是屬於比較容易緊張的類型,這整個出國念書的計劃已經必須面對各種的壓力,有可靠的人可以讓我諮詢真的讓我安心很多,在整個申請過程中,不時會看到有人在群組或社團中詢問一些跟申請還有簽證相關的問題,看得我都捏一把冷汗,雖然大家很樂意幫忙,但有時候有些問題並不是大家都會遇到,所以真的不見得都能得到解答,甚至大家給意見時也會出現分歧的時候,對於本來就已經感到很混亂的申請者來說,恐怕只會感到更心慌。除了專業資訊、協助簽證申辦流程,還有免費修改CV、讀書計畫跟推薦信的服務以及一些行前的講座,對我來說真的幫助大,也讓我在整個申請的過程放心不少。(這不是業配,純粹是有免費的好資源想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少走點冤枉路)
關於語言班
耳聞班上同學說曼大的語言班相對其他學校較容易通過,別的學校怎麼樣我不清楚,但我自認是全程都不敢馬虎才通過的(班上也是有很混的人也是有過啦),而且也學到很多,在最後一天老師詢問大家對於整個課程的意見時,大家普遍也都跟我一樣覺得在寫作這個方面進步很多,針對我自己在寫作方面的進步,我覺得我很高興我有來上這個課,因為IELTS寫作似乎跟學術寫作還是有那麼一點出入的,不過畢竟我目前為止也只上過這位老師的課,不是很確定其他老師的意見,只能說IELTS的寫作方式在這邊似乎不怎麼被接受(至少在語言班是這樣,之後正課開始的狀況必須再觀察看看)。
在台灣從小就開始學英文,但除非特別去補習或是專攻英文科系,否則很難很完整的學習英文寫作,特別是學術寫作這樣一個平常不太容易接觸到的領域,我覺得在這裡經過老師的引導,讓我把以前零零碎碎學過的一些東西終於有系統性的拼湊起來,讓我更能清楚看到寫作流程的全貌,也讓我對之後正課會遇到的寫作作業更有心理準備。
分班方式
我們今年暑假這批學生總共有兩千多個,都是小班所以有一百多班,班上所有人的主修專業都不一樣,所以語言班的上課內容跟後面正課的內容基本是沒有關聯的,我們班總共有17個人,2個台灣人,1 個智利人,其他都是大陸人,我滿幸運的是,分組剛好分到跟那個智利同學一組,所以不論如何都得強迫自己用英文討論,其他組的人因為都會說中文,所以常常被老師提醒English Please!
期末評鑑
我來這裡之前其中的一個疑惑就是,上完課是不是得再考一次IELTS,IELTS成績通過門檻才能拿到unconditional offer? 語言班的開課典禮上,曼大語言中心的人就強調了,IELTS is dead! 也就是說,重點是有沒有通過語言班的分數門檻,這裡的評鑑也是聽說讀寫都必須經過考核,雖然是依照曼大語言中心的內容來評,但他們的評分標準跟IELTS一樣是用1~9分的band給分,通過的定義就是你在語言班拿到的band必須符合你的系所所要求的IELTS門檻。除此之外,出席成績也是會被視為評量標準的。
雖說學校收我們這些外國學生學費真的賺很大,語言班通過率基本也算高,但畢竟曼大還是世界百大的學校之一,還是會當人的啊! 前兩天就聽說有同學收到系上(語言中心會把考核成績直接給各個系所,由各系自己決定學生的去留)通知信,表示他的期末成績沒有達標,offer被取消了,感覺真的還是挺嚇人的呀,畢竟千里迢迢地來到這裡,花了麼多錢最後如果真的被送回國實在很慘啊...
下面是針對每個考核的部分,更詳細一點的內容分享:
(1) 聽跟讀是考試,在正式考試前有進行過一次模擬考,讓大家熟悉模式,第一次模擬考的時候大家都傻眼,因為大家都已經很習慣考IELTS和TOEIC的時候,一翻開閱讀試卷就先看題目,這樣後面聽的時候才比較容易在過程中找到關鍵字,但這邊考聽力是,一個大約10分鐘的錄音,播兩遍,大家先自己做筆記,聽完兩遍才發題目卷,也就是說,剛剛筆記沒抄到的,甚至是根本有生字沒聽懂所以不知道怎麼抄筆記的,後面看到題目就是只能乾瞪眼了,只不過模擬考時大家的成績實在太慘烈(總共20題,聽說只有25%的人答對10題以上),所以第二次正式考試的時候考題難度有做過調整。這樣的方式雖然跟大家以往的考試經驗大不相同,但卻可以說,這不就是之後正課上課的會遇到的實際狀況嗎?
(2) 寫是1500字的Extended Essay (大約需要讀完5~10篇的paper後再來進行寫作)。
(3) 說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每個人期末必須上台給一個10分鐘的Presentation,針對自己正課的主修,介紹一個該領域的名人或是案例分析這樣的主題。在開課第一週的時候也曾經做過一個小組的Presentation,印象中是只給了我們20分鐘左右,準備一個10分鐘的Presentation,所以每個組員大概需要報告2~3分鐘,內容大概是介紹曼大或曼城這樣的主題,在這樣短的時間裡要直接上台報告真的也是挺刺激的。
另一個則是分組Semianr,今年的進行方式是,在分組Semianr前幾天每個人會被分配兩篇paper (班上大約會有3~4人跟你被分配到一樣的paper,你們可以在讀完後互相交換意見及筆記,一起為考核做準備),正式考核的Seminar上,大家針對自己拿到的不同的paper裡不同的論點進行討論,老師再從旁針對大家的Seminar討論情況做評分,每個人都必須要說到話,以確保老師有東西可以評。
課程學習內容
其實在來之前我看過有人評論,覺得在語言班學的東西幫助不大,所以來之前也有點擔心自己的錢白花了,當然也是有人抱著"我只是要拿到unconditional offer"的心態來的,這當然也沒錯,不過畢竟這課也是花了我快十萬台幣,要是沒努力學到點什麼,我的荷包會很哀傷啊!
(1) 聽跟讀的部分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可以說的地方,先說聽吧,畢竟每天上課、生活在英國也就是在練習聽力,讀的話,老師有教了一些閱讀的技巧,但對我個人來說幫助真的非常小,因為不管再怎麼使用那些技巧,我自己最大的弱點就是單字量不夠,如果不治根,再怎麼有技巧都是白搭,這部份真的是修行靠個人。
(2) 雖然要讀完5~10篇的paper再來寫文章對於初接觸這樣學術寫作模式的人來說會很吃力,但其實老師會一邊帶領大家,告訴大家應該怎樣找到參考資料、怎樣在paper中找到我們要的重點、怎樣判斷資料是否可信等等。寫的時候則是從outline、introduction、body到conclusion,一個一個解析段落的寫作重點以及結構,例如可能第一個禮拜教了如何寫body,大家回家寫body,下禮拜可以找老師檢討、問問題,改完後再繼續到下一段,並不是要我們完全沒有頭緒的自己獨立去生出那一整篇essay,所以如果平時作業有跟著進度走,1500字的essay其實也不是太難完成。
(3) 即便是身在英國,若自己不積極尋找與母語人士對話的機會,進步還是很有限的,別的學校我不敢說,但曼大的中文母語人士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多,人身在異鄉,真的太容易就會不小心顧著跟同語言的人走到一起,以致於失去很多在這裡練習口說的機會,上課過程中老師其實會給我們很多跟小組組員討論的機會,但在語言班的我們畢竟都不是母語人士,對於彼此的進步其實幫助也不是那麼大,甚至很多同學上課一直說中文,對於口說進步真的幫助就更小了,以至於實際跟母語人士說到話的機會幾乎只剩在餐廳的服務生了,當然這是語言班的部分,之後正課勢必會多更多英文母語的人,除了這部分我覺得比較難進步以外 (至少我觀察到同學們上課前後的口語程度似乎相差不是那麼大),在課堂中還是可以得到一些引導的,因為之後正課會有很多Seminar以及Presentation,語言班的各種練習對之後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像是Seminar和Presentation上會用到的一些用語,例如如何適當的在Presentation上開場、用哪些連接詞連續每個要說的段落以及如何圓滑的收尾,或是如何在Seminar中禮貌的打斷別人、如何回應別人的打斷以表達自己的意見等等。
除此之外,老師也會提醒我們,有人英文說錯了請不要笑他,因為這樣會影響他們的信心,甚至以後會不敢開口、有人在台上發言時我們可以適當的點點頭,甚至是給出一些回應,讓台上的人能夠更自信順利的完成報告內容,說老實話這些聽起來都有點多餘,但是我還是很高興有人提醒我,因為這的確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
語言班的師資
因為語言班並不是一整年都有的,所以有些老師其實是被外聘過來,只有暑假期間來教語言班,並不是整年都在這裡教書的,有的老師跟我們一樣,都是第一次到曼大,所以要來的同學恐怕也無法提前以師資來判定要不要參加語言班,我們一個班(17人)總共有兩位老師,一位教聽說,一位教讀寫,只能說能不能遇到好老師真的很看運氣,我們其中一位老師教得很好,另一位就比較像是在念課本,不過畢竟走到研究所這個階段,自主學習也是滿重要的,所以如果比較沒那麼幸運的話就只好把它當成一種自我學習訓練了。我們一位是英格蘭的老師,一位是蘇格蘭的老師,大家都花了一段時間才習慣蘇格蘭的口音也算是滿有趣的經驗。
熟悉環境
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畢竟還是有很多東西得適應的,對我這個愛瞎操心的人來說,能在正課前提早一段時間過來適應這邊的教學模式以及生活環境真的很重要,很碰巧的是,我上語言班的教室就在我之後正課的大樓,也剛好給了我這個機會提前適應這棟大樓的環境。
整體而言,這整個語言班的經驗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也非常必要的過程,不過這一切當然還是根據個人能力而定,希望大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喽!
留言列表